研究
Research

雷蒙·马松——三维空间中的画家光达美术馆 / 2018年01月12日

工作室中的雷蒙·马松

马丁·弗兰克(Martine Franck )

1982


雷蒙·马松(Raymond Mason,1922-2010)早年从事抽象雕塑,26岁遇到贾克梅蒂之后,开始追随贾克梅蒂的足迹而转向写实,并逐步开辟出自己的艺术道路。


巴黎6区的王子先生大街Ⅱ

雷蒙·马松

树脂雕塑

167.01cm×118.11cm×47.63cm

1992

光达美术馆

 

在建筑背景中探索人的主题是雷蒙·马松毕生肩负的使命。他的创作摆脱了传统雕塑孤立静止的个体塑造观,而是以大堆涌动的群体来表现出一幕幕鲜活流变的场景。

 

对于色彩的热爱,促使他作出了将绘画与雕塑合而为一的创举,而其创作观念背后所隐含的构成法原则是两者得以调和的中介。


《葡萄采摘者》

雷蒙·马松

树脂雕塑

280.7cm×302.3cm×189.9cm

1982

光达美术馆


雷蒙·马松从空间中的距离出发,将一种难以和解的视觉逻辑加以多向度的综合,并预见了观者面对作品的任何一个视角及位移,使形与色、光与影得以最大限度的拓展,在视觉的碰撞融合中达到了主体交互需求的共鸣。

 

多维画面在空间中的定位令雷蒙·马松赢得了“三维空间中的画家”之誉。


路人研究

雷蒙·马松

纸本水彩

50cm×34cm

1960

光达美术馆

 

雷蒙·马松的作品大多取材于生活中的真实事件,往往通过写生素描直接铸就出雕塑创作的雏形,但每一个创作都是经过严密的推敲与艰辛的尝试,在不断地反复中寻求主题与情节的最终确定。


倒下去的人

雷蒙·马松

青铜雕塑

19.5cm×39.6cm×15cm

1963

光达美术馆


那些舞台中的戏剧性则通过艺术家那面“魔镜”的折射,而愈加强烈地迸发出震撼人心的现实意义。


鲁伯隆

雷蒙·马松

纸本钢笔

47.5cm×81cm

1960

光达美术馆


贯穿雷蒙·马松艺术生涯的内心情感来自他童年的记忆——故乡伯明翰的“红砖墙”。它是人生苦难的见证者,是命运无常的诉说者,是在信仰衰退的时代里寂然持守自身的指路人。


“人群”意味着一个向人们及整个世界敞开的永恒主题。它们似乎都是由一个个汹涌的浪潮衍生而成,在前进中突显之时却又在远去中隐退,淹没于人群之中却永远没有一个完结的尽头,所有的内在矛盾和个体的特质因他们的趋同而融为一体。


小群像

雷蒙·马松

青铜雕塑

12cm×10cm×6.5cm

1963

光达美术馆


正是植根于对世界最大可能的整全性的关怀,从而保持了雷蒙·马松的作品以永久的生命力。正如他自己所说:“我所看到的,是人在世界中的总体呈现”。